陈曾熙原籍粤省台山县,战前留学日本,攻读土木工程。其弟陈曾焘毕业于沪上大学工科。
1960年,陈氏兄弟成立恒隆有限公司从事地产、建筑。陈曾熙在圈内以“孤寒”出名,七十年代初,陈氏在宝云道兴建一幢住宅大厦,地上的单位全租给房客,自己一家则住在地窖车库。
陈氏如此”悭钱”,成为他积累庞大财产的“妙方”。
陈曾熙发大达,主要靠六十年代初与港府的一次换地交易。
陈氏所得之地在九龙何文田,他在此发展了“恒信苑”,赚得盘满钵满。
恒隆股票于1972年牛市上市,集资逾两亿港元。
恒隆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。事隔二十余年,五虎将都成大气候,先后跻身百亿富豪金榜。
恒隆的大项目有:与合和联手兴建拥有四十一幢住宅楼的德福花园;以两亿港元向淘大购入牛头角厂房地盘,兴建十三幢住宅大厦。
1981年,陈氏投得金钟二段及康山的地铁上盖工程,联合数家开发,恒隆占39%股权,其他股东为新世界等。1982年年底,陈曾熙宣布退出金钟二段计划。
香江地产低潮,陈氏暗中称喜。
1984年,信和等集团重新投得金钟二段,建成财经广场,其后以十九亿港元售给奔达,奔达易名为奔达中心,又以三十七亿七千五百万港元转售。
两手买卖都赢了大钱,陈曾熙大跌眼镜。
陈曾熙低调隐密,极少在传媒曝光,1979年他高价购入一物业,记者问他这样做是否值得?
他回答:“值得。”便没有第二句话。出席公众宴会,陈氏也是独坐一隅,不声不响。
因此,尽管恒隆很出名,恒隆老板却“默默无名”。陈曾熙子1986年逝世,
其弟陈曾焘主理恒隆。至近两年,恒隆由其于陈启宗掌舵。
据香江《信报》,1993年,陈启宗列十大富豪末位。1994年,跌落为第12位。陈氏家族所控上市公司值为三百一十二亿港元。
据香江布政司署公布的材料,1989年,建筑业总开支为四百五十六亿港元,占同年全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35.1%,相当于全港生产总值的9.3%。全港有承建商2500家,建筑业就业数约23万人,占全港就业人口总数的8.4%。
在众多的承建商中,只有229家有资格投标公共工程,被誉为建筑业中的“大哥”。如华资公司中的老字号新昌营造厂有限公司,后起之秀瑞安建筑有限公司。
本地英资公司,以金门(香江)有限公司规模最大。海外承建商则以日本熊谷组建筑公司最为活跃。
战后几十年间,香江规模空前的土木工程、建筑工程在地面、空中、海上全方位展开,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
同时,强手如林,竞争激烈,八方好手都基集香江,以期分得一杯羹。
公和公司,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从无到有,发展壮大的。
公和主席陆孝佩更以承接洽大的汇丰大厦工程,而蜚声海内外。
香江的老一辈富豪,相当一部分出身微寒,读书甚少,有过一番学徒求师的苦难历程。
陆孝佩则出身世家,毕业名校,身上还流淌着帝王的血脉。
“我的曾外祖父叶澄衷是中国首富,是全国第一大五金商,又代理美孚及亚细亚石油,比哈同,沪上英籍犹太巨富还要富有,可惜战时财产化为乌有。
我父亲是买办,代理漂亮国鸡蛋,是华夏茂昌蛋厂副董事长,又是德国洋行、福罗洋行买办。
我们几代人都是读书人,父亲与我都是沪上圣约翰(大学)毕业,父亲修读政治,我修读土木工程,那年头,大学毕业并非是简单的事。”
1942年,陆孝佩大学毕业,陆孝佩辗转大西北,在陇海铁路做见刁工程师。
恶劣的气候及生活环境,使从小生活在金银窝里的陆氏受到极好的磨练。
1946年初,陆孝佩辞去公职,自立门户,与友人台组一间建筑行,各投资2两黄金,作为创业资本。
陆孝佩下想倚赖富有的家族及亲戚,他要自力闯天下。
当时沪上苏京有不少英美洋行,陆孝佩凭着一口地道的英语和一张教会大学的文凭,承揽了不少英美洋行的生意,为他们修缮遭战争破坏的商馆,营造厂房,兴建住家的洋楼。
这些工程都不大,但给陆孝佩极好的试手机会,以后他来香江开业,对建造西洋风格的建筑,轻车熟路。
短暂的3年,公司获利颇丰,共赚得八百两黄金。
1949年元月,公司业务骤然萧条,便自行解散。每个股东,分得一百多两黄金,其中身为经理的陆孝佩分得一百五十两——这在当时,是一笔很可观的资金。
1950年,陆孝佩告别妻子儿女,悄悄离开家门,只身来到香江。
到香江时,他仅拎一只皮箱,腰包只剩下5港元。香江的情形既糟又乱,不少“难民”栖身街头。没人理睬他这位齐宣王的后裔,只当他是一个逃命的战争难民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乐读中文(m.leduzw.com)香江大亨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